7x24h·免费服务热线18511224388
我国199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36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但实际操作时,审计机关一般只向本级政府、上一级审计机关
【摘要】台湾审计制度的初步确立是在1912年,其特点是审计部门属监察部门,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海峡两岸审计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各自特色,也可以为大陆审计制度的完
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结合审计理论与实践,对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审计基本原则和标准,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较深刻的阐述。 l、切实做到审计程序法与实体法并重,着眼目
摘要: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建立了可以与国际标准相提并论的会计和审计制度。本文分析了中国审计职业界所面临的问题,包括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问题、注册
一、独立审计准则在审计风险中的定位 1、独立审计准则在宏观层面审计风险中的定位。 宏观层面的审计风险包括审计工作实际形成的风险水平、独立审计准则所决定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2月28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修
按照财政部领导关于着力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加速实现与国际准则趋同的指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遵循科学、民主、公开的准则制定程序,经过艰苦
简介:内部控制、审计效率与审计有效性以及据此对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的相关解读与评论 本文试图以审计和内部控制的交叉渗透和互动发展为背景,透过内部控制的视角,探讨审
简介:学习新审计准则体系的体会 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48项注册会计师(以下简称CPA)执业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准则全面、实质趋同的CPA审计等
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体系(以下简称审计准则体系),层次清晰,理念新颖,分考虑了国际趋同和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的特点,必对我们的审计工作实践产生重大影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修改决定,修订后的《审计法》将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因此,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学习法律原文和全
一、重要性概念 (一)重要性定义 重要性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
3.来自经过审计人员实地检查、观察、复核、调查等的第一手审计证据比间接取得的审计证据可信度要大; 4.来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证据,其可信度要比来自薄弱的内部控制
【摘要】审计风险有两个视角:即需求导向的审计风险和供给导向的审计风险,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由于我国证券监管制度安排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我国审计市场需求导向的审计风
【摘要】随着上市公司一系列财务丑闻的爆发,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提升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本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 对审计风险的涵义,国内外有许多学者作了积极探索,最终使审计风险模型被会计师职业界认可,并成为审计过程的核心内容。尽管审计风险模型已达成共识,不
摘要:审计署在制定2003-2007年审计发展规划时提出坚持“两个并重”的思想,即“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和“实行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重”,要求效
一、重要性概念(一)重要性定义重要性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
一、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 (一)重要性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
摘 要:在政府审计史上,绩效审计的实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催化剂,能否不失时机地选择并接受绩效审计,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府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志之一。在我国开展绩效审计